崤之战中超乘者三百乘翻译 高三古文冲刺解析——《殽之战》赏析

来源:98篮球网 足球资讯

崤之战中超乘者三百乘翻译 高三古文冲刺解析——《殽之战》赏析

《殽之战》赏析

崤之战中超乘者三百乘翻译 高三古文冲刺解析——《殽之战》赏析(1)

【作品介绍】

《左传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、体系完整的编年体史一书。作者姓氏不详,旧说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解说《春秋》的一部著作。本书按照鲁国先后12个国君在位的年代编年记事,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、外交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活动。它善于记叙战争和复杂的事件,不但叙事井井有条,详略得宜,而且能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的言行,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。外交辞令也写得十分委婉,富有情趣。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史传散文的典范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,对后世有很大影响。

【题解】

本文节选自《左传》僖公三十二年、三十三年,标题是编者加的。文章记叙的是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。在这以前,秦晋本是盟国。晋文公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返国做了国君。鲁僖公三十年(公元前630年),秦晋联军伐郑。郑国派烛之武潜入秦军,利用秦晋之间的利害冲突说服秦穆公撤军。秦军撤退时,留下杞(qǐ)子、逢(páng)孙、杨孙三个将领驻守郑都。于是晋国也只得撤军。郑与晋毗邻接壤,此后,郑为了睦邻,又同晋结盟。鲁僖公三十二年冬,

晋文公卒。秦穆公为了树立秦国对中原的霸权,利用这个机会举兵袭郑。晋国在秦军返回时,截击之于殽陵山区。这篇文章记叙的就是这次战役的经过和结局。殽,yáo,同“崤”,地名,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,地势险要。

【注评】

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:使告:使(人)告,兼语省。于:向,介词。“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。其:他们的。北门:指郑国都城的北门。管:钥匙。若潜师以来,若:如果,连词。潜师:秘密行军。师,军队。以:连词,作用同“而”。国可得也。” 国:都城。 穆公访诸蹇(jiǎn)叔。 访:咨询,征求意见。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,兼词,其中“之”代潜师袭郑一事。蹇叔:秦国的元老。 蹇叔曰:“劳师以袭远, 劳师:使军队劳累。“劳”属使动用法。以:连词,这里表示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,可译为“去”。袭:乘人不备而进攻。远:形容词用作名词,代称远方的国家。非所闻也。 (我)不曾听说过。直译是“不是(我)听说过的事。力所闻,“所”字短语,“所”指代事情。〇总断一句,批判潜师得国的主张。师劳力竭,远主备之,远主:远方的主人,指郑国。备:防备。之:指秦军。 无乃不可乎? 无乃:副词性结构,表推测或委婉的反问语气,常跟疑问语气词呼应,可译为“恐怕”“不是”等。〇一层:说明郑不可得的理由。师之所为,郑必知之勘而无所,必有悖心。 勤:劳苦。所:名词,处所,指用武之地。“无所”是承上句说的,既然郑国知道秦军来袭而有所防备,那么秦军就没有用武之地了。悖心:指违背军纪、不听约束的情绪。悖,违背。 且行千里,其谁不知?” 且:连词,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进一层。而且,并且,再说。其:语气副词,加强反问,可译为“难道”“还”。〇一层:说明远道潜师的恶果。“郑必知之”,预伏“弦高犒师”“皇武子逐客”二节;“其谁不知”,预伏“原轸论战,晋人御师”一节。蹇叔的劝谏,精辟地分析了秦军袭郑的不利因素,全面提挈着下文情节,是全文之纲。公辞焉。公:指秦穆公。辞:拒绝。焉:代词,指蹇叔的劝谏。 召孟明、西乞、白乙, 孟明等三人:秦军统帅。孟明,姓百里,名视,孟明是字。西乞,姓,名术。白乙,姓,名丙。使出师于东门之外。使出师:使(之)出师,兼语省。〇写秦穆公不加思索地拒绝蹇叔的劝谏,迳直下令出师,充分表现了他的利令智昏和刚愎自用。蹇叔哭之,曰:哭之:对着出征的秦军哭。之,指出征的秦军。 “孟子! 称孟明,“子”是尊称。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!”师之出、其入:都是主谓短语,分别作两个“见”的宾语。“之”是用在主谓短语的主、谓间的结构助词,“其”等于“师之”。〇上文劝谏穆公时已详析秦军必败之由,所以这里只用一句话指出秦军必然覆灭的结局。对穆公语气委婉谦和,对孟明语气直截切峻,写人物的语言极有分寸。公使谓之曰:使谓之:使(人)谓之,兼语省。尔何知!尔:你。何知:懂得什么,疑问代词作宾语,前置。 中寿,尔墓之木拱矣!” 假设复句。“中寿”是表假设的分句,省主语“尔”,意思是“(如果)你只活到中等寿岁”。木:树。拱:两手合抱。〇两句话活画出穆公的傲慢、专横,使人如闻其声。蹇叔之子与(yù)师,与:参加。 哭而送之,曰:“晋人御师必于彀。 御:抵抗,这里指伏兵截击。殽有二陵焉:陵:大的山头。焉:一于是,在那里,兼词。其南陵,夏后皋之墓也;其:那。夏后皋:夏代的天子皋。后,天子,帝王。皋,人名,桀的祖父。 其北陵,文三之所辟风雨也,所辟风雨:躲避过风雨的地方。“所”字短语。所,指代地方。辟,通“避”。必死是间,是间:这中间,用作“死”的补语。是,这,代词。 余收尔骨焉。” 焉:于是,在这里,兼词。〇谈覆军之处,指点地形,如在眼前,进一步表现了蹇叔的老成先见。用“夏后皋之墓”和“文王之所辟风雨”作点缀,为秦军的覆灭渲染了惨淡凄凉的气氛。秦师遂东。遂:就,副词。东:方位名词用作动词,向东进发。〇写秦军的开拔只用一个“东”字,以极简炼的笔法表现出它的不可一世和轻举妄动,同后来的惨败互相映衬。

这段写秦出师袭郑。以蹇叔的劝谅和哭师为主要内容,分析秦军的不利条件,预见秦军的必败。

三十三年春,秦师过周北门,三十三年:指鲁僖公三十三年。《左传》按照鲁国先后十二个国看在位的年代编年纪事。周北门:周都城洛邑的北门。 左右免胄(zhoù)而下,左右:指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。免:脱下,摘掉。胄:头盔。下:下车。 超乘(shèng)者三百乘(shèng)。 超乘:跃登兵车。超:跳跃。乘,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,这里用作名词,指兵车。三百乘:三百辆兵车,这里指有三百辆兵车的将士。乘,用作量词。按:古代礼法,诸侯军队经过天子的都门时要卷起甲胄,捆起武器,下车步行,以示恭敬。上下车也有一定的礼数。秦军只是摘下头盔下车,又跳跃上车,这是轻狂无礼的表现。 王孙满尚幼, 王孙满:周襄王的孙子,名满。 观之,南于王曰:于:对。 “秦师轻而无礼,必败。 轻:轻佻(tiǎo),指珧跃壹车而言。轻则寡谋,则:就,连词。下句的“则”同。寡:缺少。 无礼则脱。脱:疏忽大意,指纪律不严。入险而脱,险:形容词用作名词,称代险要之地。而:表转折。 又不能谋,能无败乎?” 〇本节写秦军行军途丰轻而无礼的表现,印证蹇叔“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”的预见;并通过王孙满的分析,再次预示秦军覆灭的结局。

及滑,及:到达。滑:姬姓小国,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。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,遇之。 市:做买卖,动词。之:指代秦军。以乘(shèng)韦先,牛十二犒(kào)师, 乘韦:四张熟牛皮。乘,“四”的代称,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,所以用“乘”代“四”。韦,熟牛皮。先:古人送礼往往分先后两次进行,先轻后重。这里的“先”用作动词,意思是“作为先行致送的礼物。”牛十二:用作“犒”的状语,以牛十二,用十二头牛。犒:犒劳,(用物品)慰劳。 曰:“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, 寡君:诸侯国家的臣子对别国谦称自己的国君为“寡君”。吾子:对人的亲热的称呼。步师:行军。出于敝邑:从敝邑经过。出,经过。敝邑,古代对自己国家的谦称。敢犒从者,致:表谦敬的副词,如同说“冒昧地”。从者:随从的入。不直说犒劳对方而说犒劳对方的随从人员,这是古人表谦敬的习惯说法。不腆(tiǎn)。 (礼品)不丰厚,这是当时的谦辞。腆,丰厚。敞邑为从者之淹(yān),为从者之淹:因为您的部下要来停留。这是介宾短语,作状语。淹,停留。居则具一日之积,行则备一夕之卫。居:往下。具:备办。积;军粮马科等供应品。则:就,连词。且使遽(jù)告于郑。且:并且,连词。使遽告:使(人)遽告,兼语省。遽:急忙,立刻,副词。一说:“遽”是传车,即用接力的决马驾驶传送紧急公文的侠车。遽告,乘传车报信,“逮”是名词用作状语。于:向。〇本节写弦高搞师,印证蹇叔“师之所为,郑必知之”的预言。

郑穆公使视客馆,使视:使(人)视,兼语省。客馆:招待外宾的处所,即杞子三人住的地方。 则束载、厉兵、秣(mò)马矣。则:用在复句的后一分句里起承接作用,表示发现了早已发生的事情,可灵活地译为“原来已经”“只见”等。束载:捆束行装。载,指装载之物。厉兵:磨砺兵器。厉,通“砺”,磨刀石,这里用作动词,磨。秣马:喂饲战马。秣,牲口的饲料,这里用作动词,喂养。 使皇武子辞焉,曰:皇武子:郑大夫。辞:致辞,实即下逐客令。焉:兼词,于之,向他们。 “吾子淹久于敝邑, 淹久:久往。“久”是“淹”的补语。淹:滞留。唯是脯(f?)资饩(xì)牵竭矣。唯是:因此。唯,因为。脯:干肉。资:粮食。饩:已宰杀的牲畜。牵:活的牲畜。这两句是说:你们在敝邑停留很久了,因此我们的干肉、粮食、牲口都供应完了。为吾子之将行也,在你们将要走的时侯。这是一个介词结构。为,介词,于,在。吾子之将行,主谓短语作介词“为”的宾语。 郑之有原圃,犹秦之有具囿(yǒu)也, 圃、囿:繁殖禽兽供田猎的场所。原圃、具囿,分别是郑国、秦国豢养禽兽的地方。郑之有原圃、秦之有具囿:两个主谓短语,分别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。 吾子取其麋鹿,以闲敝邑,若何?” 其:那里的。以:连词,表目的,可译为“以便”“来”等。闲:闲暇,休息。句中属使动用法,闲敝邑,使敝邑得到休息。若何:怎么样。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揭露敌人的阴谋,在婉转恳切的话语中下达严峻的逐客令,外交辞令巧妙得体。 杞(qǐ)子奔齐,逢(péng)孙、杨孙奔宋。 奔:逃亡。

孟明曰:“郑有备矣,不可冀(jì)也。不可冀:不可以希求(什么)。冀,希望。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,攻之(则)不克,围之(则)不继。不克,不能取胜。不继,不能得到后援。 吾其还也。”其:语气副词,这里表商量语气,可译为“还是”。 灭滑而还。

这段写秦军徒劳往返,师出无功。王孙满观师、弦高犒师、皇武子辞客等情节,处处印证了蹇叔的预见,显示出秦军必败的端倪。

晋原轸(zhěn)曰:原轸:晋国的大夫,姓先名轸,因封于原,所以又称原轸。“秦违蹇叔,而以贪勤民,而:表顺接,不需译出。以:因为,由于,介词。勤民:使人民劳苦。勤,劳苦,这里属使动用法。〇分析能抓住要害。同第一段穆公拒谏一节遥相呼应。天奉我也。 (这)是上天送给我们(好机会)啊。这句省主语“此”,“天奉我”是主谓短语,作谓语。 奉不可失, 奉:这里用作名词,承上句指上天送给的好机会。敌不可纵。 纵:放走。 纵敌患生,违天不祥。 祥:吉利。 必伐秦师!” 必:一定,副词。〇出语果断。栾(Iuán)枝曰:栾枝:晋国的大夫。“未报秦施而伐其师,秦施:指秦国用武力护送晋文公回国即位的事。施,恩惠。而:却,表转折。 其为死君乎?” 难道是因为死了国君(就违背他的意愿)吗?其,语气副词,表反问,难道。死君,晋文公死于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,距这时还不到半年。 先轸曰:“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,哀吾丧:为我国的丧事举哀。哀,屡为动用法。同姓:指郑国和滑国。郑、滑、晋都是姬姓国家。 秦则无礼, 则:就(是),副词,起加强判断的作用。何施之为?算是什么恩惠?何施,宾语,前置以加强语气。之,用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。为,算是。何闻之:‘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也。’ (闻)之:“之”指代下边引号内的内容。 谋及子孙, (攻打秦军)考虑到子孙的利益。及子孙,介宾短语作“谋”的补语。及,到,介词。 可谓死君乎?” (这)可说是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意愿吗?〇从子孙利益着想,有远见。 遂发命,遂:于是,就,副词。 遽兴姜戎。遽:立刻,急速,副词。兴:发动。姜戎:秦晋之间的一个部族,和晋国关系较好。 子婴衰绖(cuīdié), 子:指晋襄公。因这时晋文公未葬,晋襄公还没有正式即位,所以称“子”。墨衰经:名词性偏正词组充当谓语,意思是穿上染黑的丧服。墨,染黑,作“衰经”的定语。衰经:统称丧服。衰,不缝边的丧服。绖,围在腰里的麻带。丧服本用白色,打仗穿白色丧服不吉利,所以染成黑色。 梁弘御戎,莱驹(jū)为右。梁弘、莱驹:都是晋大夫。御:驾驶。戎:战车。右:车右,站在战车右边保卫主帅的武将。〇古时进行车战,给主帅驾车和担任车右的人关系重大,所以特书一笔。夏四月辛巳(sì),辛巳:我国古代以干支纪日,辛巳是十三日。 败秦师于殽, 〇应验蹇叔“晋人御师必于殽”的预见。获百里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以归。获:俘虏。以:用法同“而”。〇与蹇叔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”的预言遥相呼应。战况只一笔带过,剪裁精当。遂墨以葬文公, 墨:承上文指穿着黑色孝服。以:用法同“而”,晋于是始墨。于是:介宾短语,从此,从这对起。始:开始。〇补此一笔,既使上文所写“子墨衰绖”的事有头有尾,又顺便叙写了晋国丧葬制度与各国有所不同盼由来。

这段写晋的军事决策及秦军的覆灭,蹇叔的预见完全应验。

文赢请三帅,文赢:晋文公的夫人,秦穆公的女儿。“文”是称晋文公的谥号,“赢”是称秦君的姓。把丈夫的谥号和娘家的姓连在一起称呼,这是春秋时称国君夫人的惯例。请三帅:替孟明等三帅请求。“请”属为动用法。 曰:“彼实构吾二君, 彼。他们,代词。实:的确,确实,副词。构:挑拨离间。二君:指秦晋两国国君。寡君若得而食之,不厌,厌:通“餍”,满足。君何辱讨焉?何:何必,作状语。辱。表敬副词,表示对方做某件事是屈辱了自己尊贵的身分,相当于“屈尊”。讨:处罚。焉:之,他们,代词。使归就戮于秦,“使”后省兼语“之”。就戮:接受诛戮。以逞寡君之志,若何?”以:连词,可译为“来”。逞:使……快意,满足,使动用法。 公许之。 许:应允,答应。之:指代文赢。先轸朝,问秦囚。问到秦国的囚犯。 公曰:“夫人请之,请之:为之请,替他们请求。“请”属为动用法。 吾舍(shě)之矣。” 舍:‘释放。 先轸怒曰:“武夫力而拘诸原, 武夫:指将士们。力:名词用作动词,竭尽全力。拘:抓住。诸:兼词,之于。下句的“诸”同。原:原野,指战场。 妇人暂而免诸国, 暂:有二解。1.通“渐”(jiàn),欺诈。2.猝然,一下子。免:释放。国:都城。按“暂”的第一种解释,这一句的意思是“一个女子说几句花言巧语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”。按“暂”的第二种解释,句意是“一个女人一下子便在都城把他们放走。” 堕(huī)军实而长(zhǎng)寇仇,堕:通“隳”(huī),毁坏。军实:战果。长:助长。 亡无日矣!” 无日:没有几天。 不顾而唾。不顾是在君前,面对襄公吐唾沫。〇先轸的语言和行动,鲜明表现出他的刚烈的性格,使人如闻其声,如见其人。公使阳处父(chùfù)追之,阳处父:晋国的大夫。 及诸河, 及:赶上。诸:之于,兼词。河:黄河。 则在舟中矣。 则:与“则束载、厉兵、秣马矣”句中的用法同。 释左骖(cān), 释:解下’。左骖:驾在车子左边的马。以公命赠孟明。 以公命:用襄公命令的名义,即假托襄公的命令。以:介词.用……名义。孟明稽(qǐ)首曰: 稽首:古时一种跪拜礼,叩头至地。 “君之惠, 判断句,即“此君之惠也”,省去主语,使“君之惠”更为突出。君,指晋君。惠,恩惠。不以累(lěi)臣衅(xìn)鼓, 以:把,介词。累臣:被囚系的臣子,孟明自称。累,通“缧”,古时用来捆绑犯人的绳索,引申为捆绑、囚禁。衅鼓:古时钟鼓等制成后,杀牲以祭,把血涂抹钟鼓缝隙,叫“衅”。这句意思是说不把自己杀死。 使归就戮于秦, 使归:使(之)归,兼语省。 寡君之以为戮,之:结构助词,用在假设复句前一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,表示假设,可译为“若”“如果”。以为戮:以(之)为戮,把(我们)作为杀戮的对象。死且不朽。 (虽然)死了,也将永不磨灭。且,将。副词。若从君惠而免之,从君惠,顺从晋君的好意。免:赦免。之:在对话中用来指自己。 三年将拜君赐。 拜:拜谢。君赐:晋君的恩赐。○谦卑有礼的言辞中透露出锐利的锋芒,既讥讽了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,又嘲笑了阳处父诱捕的徒劳,并暗示了报仇雪恨的决心。

秦伯素服郊次,秦伯:秦穆公.秦是伯爵,故称秦伯。素服:无文采的衣服,这里用作谓语,意思是穿着素服。这是有罪的表示。郊次:就是“郊”。次:处所。乡(xiāng)师而哭,乡:同“向”,面对着。曰:“孤违蹇叔,以辱二三子, 孤:古代诸侯对启己的谦称。以:以致,连词。辱二三子:使你们几位受辱。辱,使动用法。孤之罪也。判断句,省主语“此”,不替孟明,替:废弃,撤职。这句是说我不会责备孟明而撤他的职。孤之过也,判断句,省主语“此”。 大夫何罪?且吾不以一眚(shng)掩大德。” 且:而且,连词,表进一层。以:因为,介词。眚:眼上的翳(yì)障,这里比喻小的过失。德:功德。〇以穆公悔过作结,与开头蹇叔的劝谏及穆公的拒谏遥相呼应,既使情节结构首尾一贯,又使穆公的形象趋于完整。

这段写战后秦晋双方的情况。

【译文】

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:“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,如果秘密行军前来,郑国的都城可以取得。”秦穆公把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。蹇叔说:“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,我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。我们的军队劳累了,战斗力衰竭了,远方的国家却在防备着它,这恐怕不可以吧?我们军队的所作所为,郑国一定会知道。军队劳苦却没有用武之地,一定会产生不服从纪律约束的情绪。并且行军千里,谁还不知道呢?”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劝谏.召见孟明、西乞、白乙,叫他们从咸阳东门外出军。蹇叔对着出征的秦军哭,说道:“孟明啊!我看见军队出去,却不会看见他们回来啦!”穆公派人对他说:“你懂得什么!一如果你只活到中等寿岁,你坟墓上的树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!”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出征的军队。(蹇叔)哭着送他,说:“晋国人一定在殽山截击秦军。殽山有两座大山头在那里,那南面的山头,是夏代的天子皋的墓地;那北面的山头,是周文王躲避过风雨的地方。你一定死在这中间,我将在这里收拾j尔的骸骨。”秦军于是向东进发了。

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季,秦军经过周都城洛邑的北门。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摘掉头盔下车,上车时跳跃登车的有三百辆兵车的士兵·王孙满当时还年幼,看到这种情况,对周王说:“秦军轻佻而没有礼节,一定会失败。轻佻就会缺少计谋,没有礼节就会纪律不严。进入险要地带而纪律不严,又不能用计谋,能够不失败吗?”

秦军到达滑国,郑国的商人弦高将到周都城去做买卖,碰上了秦军。弦高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,然后用十二头牛去犒劳秦军,说:“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要行军经过敝国,冒昧地来犒劳您的随从人员,礼物不丰厚,(请您原谅。)敝国因为您的部下要来停留,如果住下就备办一天的物资供应,如果要走就提供一个晚上的保卫工作。”弦高并且派人立即给郑国报信。

郑穆公派人察看宾馆的动静,杞子等原来已经在捆束行装、磨砺兵器、喂饲战马了。郑穆公派皇武子向杞子等人致辞说:“你们久住在敝国,因此我们的干肉、粮食、牲口都供应完了。在你们将要走的时候,郑国有个打猎的原圃,如同秦国有具囿一样,你们自己去猎取那里的糜鹿,来让敝国休息一下,怎么样?”杞子逃奔齐国.逢孙、杨孙逃奔宋国去了。

孟明说:“郑国有防备了,不可以希求什么了。如果攻打它,将不能取胜,如果包围它的都城,又将不能得到后援。我们还是回去吧。”于是灭掉滑国就撤回去了。

晋国原轸说:“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,由于贪婪使人民劳苦,这是上天送给我们好机会啊。天赐的机会不可失掉,敌人不可放走。放走敌人,祸患就会发生,违背天意,就会不吉利。一定要攻打秦军”栾枝说:“我们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,却去攻打它的军队,难道是因为瓦了国君就违背他的意愿吗?”先轸说:“秦国不为我们的国丧举哀,却攻打我们同姓的国家,秦国就是无礼,算是什么恩惠?我听说过:‘一天放过了敌人,将是几代人的祸患。’攻打秦军考虑到子孙的利益,可说是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意愿吗?”于是就发布出兵的命令,并且急逮发动姜戎的军队。晋襄公穿上染黑的丧服,梁弘驾驶襄公所乘的兵车,菜驹担任车右。这年夏季四月辛巳那一天,在殽山打败了秦军,俘虏了百里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而归。于是就穿着黑色丧服来安葬文公,晋国从此开始穿黑色丧服。

文赢替孟明等三个秦军统帅向晋襄公请求,说:“他们确实挑拨离间了我们两国国君的关系,我秦君如果抓到他们把他们吃掉,也不会甘心。您何必厨尊去惩罚他们呢?让他们回去在秦国接受诛戮,来满足我秦君的心愿,怎么样?”晋襄公答应了她。先轸朝见襄公,问起秦国的囚犯。襄公说:“夫人替他们请求,我放掉他们了。”先轸发怒说:“将士们竭尽全力才在战场上把他们抓住,一个女人一下子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,毁掉了自己的战果,却助长了敌人的气焰,亡国没有几天了!”不顾君臣之礼面对襄公吐了一口唾沫。襄公派阳处父追赶孟明等,阳处父在黄河边赶上他们,他们却已经在船上了。阳处父解下车子左边的马,用襄公命令的名义赠送给孟明。孟明叩头说:“这是晋君的恩惠啊,不把我们这些被囚系的臣子杀掉衅鼓,让我们回去在秦国接受诛戮。我们秦君如果把我们杀掉,死了也将永不磨灭。如果我们秦君顺从晋君的好意而赦免我们,三年之后我们将来拜谢晋君的恩赐。”

秦穆公穿着没有文采的衣服在郊外等候着,对着军队哭,说:“我违背蹇叔的意见,以致使你们几位受辱,这是我的罪过啊。我不会撤销孟明的职务,这是我的过错啊,大夫有什么罪?而且我不会因为一次小过失抹杀你们的大功德。”

【简析】

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的名作。它记述秦晋两国在殽山口一次大战的前因后果,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、弱肉强食的社会状况。揭露了秦穆公“以贪勤民”“劳师袭郑”的错误,指出了秦军失败的必然性,揭示出师出不义终将自取失败的道理。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。

1.围绕文章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。

本文的主旨在于揭露师出不义终将自取失败的道理,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战争的性质、人心的背向和战略的是否正确,所以文章略于战争过程的叙述而译于战争胜负因果的描写。对战斗倩况只写了“夏四月辛巳,败秦师于殽,获百里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以归”一句,交代出战斗的时间、地点和胜负。大量的篇幅都用来详写战前秦穆公战略决策的错误、秦军的傲慢轻敌、郑国的应对措施、晋国的酝酿准备等;通过这些史事的叙写,清楚地显示出秦国在战略、道义、人心、士气、力量上都处于劣势,从而揭示出秦军失败的必然性。

本文所叙战役涉及秦、晋、郑三个国家,史事十分繁复。为了把极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条理清楚,作者以“蹇叔阻谏哭师”这一事件作为全篇的纲领来总揽全文;虽然蹇叔在哭师之后再没有露面,但此后发生的各方面的事件,都与“蹇叔阻谏哭师”一脉相承。如“王孙满观师”一事,验证了蹇叔“勤而无所,必有悖心”的论断;“弦高犒师”与“皇武子辞客”二事,落实了蹇叔“郑必知之”“远主备之”的预言;“先轸论战”“秦军覆败”二事,又验证了蹇叔“其谁不知”“晋人御师必于殽”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”的判断;文章结尾秦穆公“孤违蹇叔,以辱二三子”的检讨,也与蹇叔的劝谏遥相呼应。由于以“蹇叔阻谅哭师”作为纲领,全文各个部分便有机地组合在一起,文章脉络分明,浑然一体。

2.人物形象性格鲜明。

本文在叙述史实的过程中,生动地描写了各种人物的语言行动,塑造出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。蹇叔劝阻秦穆公的一段话,充分表现了一个元老重臣的老谋深算、识见卓越和忠诚谋国的品质。他受到穆公申斥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,坦率直言,一哭再哭,又表现了他的忠贞、耿直的性格。秦穆公不顾蹇叔的劝谏悍然下令出兵袭郑,蹇叔哭师时又恶言咒骂,充分表现了他的刚

愎自用和傲慢专横;但他后来在惨痛的教训面前能引咎自责,这又使他有别于那些一味昏庸暴虐的君主。此外,弦高的遏事镇定、机警灵活的个性和爱国的精神,先轸的深谋远虑、刚强果断、直率粗暴的性格.都通过他们的言行充分表露出来。其余人物为王孙满、皇武子、文赢、孟明等,他们的语言也各具特色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3.外交辞令巧妙得体。

外交辞令写得委婉得体,曲折尽意,也是本文写作艺术上的一大特色。如弦高犒师时的致辞,以热情谦和、彬彬有礼的言辞揭露秦军偷袭郑国的阴谋,明确表示郑国已作好防卫的准备,既不冒犯强秦,又达到了向其提出警告阻止其继续向郑进军的目的。皇武子辞客的一段话,以对客人的物资供应表示关切和有礼貌地送别的言辞,揭露了敌人里应外合的阴谋,下达了严峻的逐客令。孟明谢赐的话,一再感激晋君的不杀之恩.其实是对襄公释囚贻患的愚蠢行为的嘲讽,“三年将拜君踢”的报恩诺言,其实是决心报仇雪耻的誓言,绵里藏针,耐人寻味。

以上就是崤之战中超乘者三百乘翻译的内容,希望您能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