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珊:从国家队“刺头”到温暖的“珊姐”

来源:98篮球网 综合体育

王珊:从国家队“刺头”到温暖的“珊姐”

  3月1日,“神兽回笼”的“大喜”日子。上午10点,成都体育学院教师、校乒乓球队教练王珊如约出现在了电话采访的另一端。此时的她已经把上一年级的女儿送到了学校,又买回了晚饭需要的食材,球队的训练还没有开始,难得的清闲时光留给了《乒乓世界》。

  在成都这座安逸的城市生活了十几年,青岛姑娘王珊没有改掉乡音,也没有放缓忙忙碌碌的节奏。在学校,她要操心学生们赛场内外的种种;在家,她把教养女儿的担子几乎一人扛了下来;面对同样是乒乓球教练的爱人,她也会在对方需要的时候“插手”一下。曾经那个因为“爆脾气”险些被国家队拒之门外的王珊,如今已然习惯了心平气和地倾听和体会别人的感受,并尽力去帮忙。

王珊:从国家队“刺头”到温暖的“珊姐”(1)

  球好脾气爆,艰难入选国家队

  王珊是真正的乒乓球科班出身,4岁半还在青岛上幼儿园的她就被区体校选中去练球。那一次,全区选了大约500个孩子,如今还在打乒乓球的只剩下王珊一个人。从区体校到青岛市队,王珊的成绩一直很好——1984年出生的她,打1982-1983年龄段的都基本不会输。10岁那年,广东汕头一家乒乓球俱乐部来选材,王珊和两个同伴被一眼相中,她也由此开启了漂泊在外的日子。

  打进国家队,是每一个乒乓少年的梦想,王珊也不例外,但几番失利之后,王珊家人有些心灰意冷,已经开始联系让她去国外打球。德国那边的俱乐部觉得王珊年龄有些小,想等到18岁再引入她。然而就在18岁那年,王珊终于在国家队的全国选拔赛中打出了好成绩,进入了国家集训队。

  进入集训队的王珊遇到的第一个教练就是世界冠军吕林,吕林也成了她受教至今的恩师。在60多人的集训队里,王珊起初并不显山露水,第一次队内大循环赛打了第19名。“当时吕指导觉得我挺有天赋,还是很看好我的。”在这份信任下,两个月的集训下来,王珊收获了巨大的进步,第二次队内大循环赛她打了第11名,最后一次打到了第3名。

  这样的成绩,按理说入选国家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,但王珊有个致命的弱点——脾气急躁。“其实我那时候球真的还可以,就是脾气不好,比赛当中容易急躁,不能很清醒地分析场上的形势和运用战术,这很影响发挥。”也正因此,在等待国家队调令的过程中,王珊遭遇了格外的煎熬。“大家都接到通知了,唯独没有我的消息。那一阵子,我天天检查家里的电话线,天天跑到门卫室去问有没有我的特快专递。”

  2002年2月,接到调令的集训队队友们纷纷收拾行囊进了国家队,王珊则黯然跟着辽宁队去打起了甲A。然而三个月后,正在外地比赛的她却突然收到了苦苦期盼的国家队调令,她没来得及回家收拾行李,从赛区直接就到国家队报到了。“那一天是5月21日。”王珊记得很清楚。

  王珊后来得知,对于她的入选与否,教练组产生了很大争议,虽然她球打得确实不错,但教练们担心的是她这样的脾气教练是否管得了。后来在国家队的日子也继续印证了这样的担心,尽管王珊在二队时就能外战不输球。也靠着自己的实力打进了一队,但场上难于把控情绪的问题一直存在,更是被中国乒协领导点评为“全国有名的自律性差”。“年轻,不懂事,没有珍惜机会。”回望短暂的国家队生涯,王珊仍然不无遗憾。

王珊:从国家队“刺头”到温暖的“珊姐”(2)

  带学生“双腿”走路,好成绩回报校园

  2007年,离开国家队的王珊去西班牙打了一年球,2008年回国和爱人结婚后,就定居在了成都。王珊的爱人谢悦章是四川省队的教练,王珊最初带的也是四川的二线队。一次参加会议的偶然机会,她得知成都体院正需要一名健将级别的乒乓球女老师。“我找很多朋友聊,也征询了吕导的意见,吕导觉得女孩子进高校相对稳定,又不会像在专业队那么辛苦,觉得是个不错的选择。”于是在2011年,王珊正式成为了成都体育学院的一名老师。

  王珊进入成都体院就开始带校队。那时候的校队还算不上一支正规的队伍,虽然也会组织队员去参加比赛,但是既没有专属的训练场地也没有完整的训练时间。几张球台放在大球馆后面的走道里,同学们挤出午休和下午下课后的时间训练。那时候的王珊几乎没吃过一顿完整的午饭,带队出去打比赛,因为经费有限,她还时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水买饮料。

  几年的深耕细作之后,乒乓球队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,训练的时间、场地和经费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,特别是招生政策的完善,让球队的实力日渐强大。在这中间,王珊完成了为人母的蜕变,球队也走上了从未有过的高度。“有小孩之后的这一段时间,队伍由王虎老师带,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。”王珊和搭档默契的配合让球队在2019年第一次有了漂亮的收获,这一届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上。成都体院队获得不同组别共1金3银2铜,这是建队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成绩。球队成绩的提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报考成都体院,“原来想招个一级运动员都很难,现在健将级的选手都会出现在考生名单里”。

  面对那些以体育生身份考进来的队员,王珊都是以普通学生的标准在要求他们。“我希望这些优秀的学生来到我们学校,不止是为学校的乒乓球团队充实力量,更希望他们能来好好读书,学到一些乒乓球之外的知识。我得让他们学会两条腿走路,不能只会打球,文化素质也必须提高。我就是从小一条腿走过来的,30岁以后退役了再去迈另外一条腿,很难。”

  想着自己刚参加工作两眼一摸黑、逼着自己从头学起的经历,王珊对学生们是“狠心”的:有睡懒觉翘课的,她派其他同学去寝室拖也要拖到课堂;有不好好学习想要加分混及格的,她偏偏不给。“今天舒服了,明天就会不舒服;今天困难一点,明天困难就会少一点。”这是王珊与孩子们共勉的话。王珊今年带的班总共14人,7个考研的考上了5个,另外还有一人保送,这在体育类院校里已经是少有的比例。“文化素质和竞技水平是正向相关的,俗话说,什么人什么球嘛。”

王珊:从国家队“刺头”到温暖的“珊姐”(3)

  第一次一起过年的王珊一家三口拍摄于成都

  是严师,也是温暖的“珊姐”

  当队员时以“不好管”著称的王珊,如今管起队员来则颇有心得。虽然训练的时候严肃认真,但私下里她和队员的关系却很亲近。队员们很少叫王珊老师,都是一口一个“珊姐”,谁有了心事都愿意找“珊姐”聊聊。曾经有个学生考试打小抄被“珊姐”发现狠批了一通,学生发脾气把垃圾桶踢得咣咣响,王珊居然忍住了脾气。“要搁从前,我早发火了,捶他一顿都有可能。”但王珊冷静下来之后对学生进行了侧面了解,又找他单独聊天,才知道是学生的母亲得了重病。一番安慰之后,王珊更是想办法帮助学生:“你不是喜欢说唱吗?把那些理论当歌词背下来试试行不行?”

  10岁就离开家独自闯荡的王珊,对打球的孩子们有着格外的感情。今年春节期间,因为疫情的原因,四川省队没有放假。大年三十,王珊催着爱人谢悦章去队里陪队员们过年。这也是王珊一家人第一次过个团圆年,但他们早早吃了年夜饭。连饺子也没顾上吃就把女儿和父母都丢在家里,两个人一起到了队里,陪着队员们热闹到晚上10点多熄了灯才回家。“我们都是运动员出身,小时候经常过年回不了家,都知道想家的滋味,所以必须得去看看这些孩子才能安心。”

  新的一年,王珊夫妇又有了新的任务——谢悦章已经完成了国青集训队的第一次集训;王珊则加盟了国少集训队,因为疫情的影响,第一次集训还在待命中。夫妻俩为学校、为省里培养苗子的任务升级了。对于“第一次一起过年还有点不习惯”的王珊来说,这样团圆的机会恐怕以后回想起来,更觉得珍贵了。

  (乒乓世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