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

来源:98篮球网 NBA资讯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

自从去年男篮在家门口举办的世界杯中失利,这支队伍遭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与谩骂,因为中国男篮将很大几率无缘今年的东京奥运会,这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。我们该责怪谁呢?12年前,在2008年奥运会上,姚明率领着球队杀进了八强,重新迎来了男篮的巅峰,或许那时我们都坚定地认为八强只是一个开始。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(1)

但随之而来的2009年天津亚锦赛上,所谓的亚洲霸主在决赛中以52-70大败伊朗,就在那时起,中国男篮便进入了长达10年的低谷期。在这10年中,我们并没有让出亚洲霸主的位置,虽偶尔有失利,但也终究收获了2次亚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。

不过在参加的三届世界级别的大赛中,15场比赛中我们只击败过非洲弱旅科特迪瓦队和亚洲的韩国队。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上,曾经闯入8强的男篮居然一场未胜,而如今我们更是连奥运会的入场券都拿不到了。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(2)

输球并不可怕,但是人才的凋零却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,姚明退役之后,还有易建联在撑着,但是阿联不久也将退役,那时谁会站出来成为男篮的下一个领军人物呢?在世界杯前,我们的希望寄托在郭艾伦、周琦和王哲林等人身上。毕竟他们在CBA联赛上的表现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期待,但事实狠狠地打了我们的脸,阿联的出色表现正好反映了他们的不作为。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(3)

那么,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?

其实,我们的失望是因为对这些球员的期望过高而导致的。正所谓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一把好刀的亮相无非需要一块能经受锤炼的好钢,而如今男篮在选举篮球人才的方法上便有着极大的缺陷,压根不能做到因材施教。

早在2000年起,我们在选举篮球人才上便有了一个很大的误区,那便是”唯身高论“,那时亲戚朋友一见到长得比较高的孩子便会下意识地问道:”你长这么高,咋不去打篮球呀。你长这么高,去打篮球肯定能打得很好。“这些言语在姚明进入NBA后更加地盛行,而2.11米的易建联也闯进NBA后,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待篮球人才的看法,那便是有身高便适合打篮球,长得不够出类拔萃,进职业队的概率便大大降低。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(4)

的确,男篮确实尝到了高个子球员的优势,三大“移动长城”成为了球迷讨论的资本,在2008年奥运会上,姚明+易建联+王治郅让我们成功打进了世界八强,平了历史最佳纪录。那时候的中国男篮甚至可以和世界霸主西班牙队打得有来有回,还击败了欧洲劲旅德国队,一时风光无限。那是男篮最后的巅峰,也是跌入深渊的开端。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(5)

在姚明取得巨大成功后,男篮在选举人才时往往注重的是身高,若不是基本功或其他东西,以孩子们的身高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实在是不合理。在记者的报道中,我们看到最多的新闻无疑是以“下一个姚明”作为噱头的文章,2.21米的张兆旭、2.19米的李慕豪、2.17米的周琦等等球员纷纷出现,不过事实证明他们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内线球员还有着巨大的差距。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(6)

李慕豪在刚刚出道时,便受到了诸多媒体的吹捧。“下一个姚明”的讨论也掀起了一阵热潮,但很快大家便发现,李慕豪除了有着不错的身高之外,他的篮球基本功,内线技术几乎是惨不忍睹。而被人寄予厚望的周琦同样没有发挥出相对应的表现,他的职业态度也受到了诸多媒体的质疑,或许周琦并不是真正地喜欢打篮球,而是因为自己的身高才进入了这条路。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(7)

综上所述:

毫无疑问,在过去的10年里。中国男篮之所以没有丝毫的长进,主要还是因为我们陷入了选拔人才的误区,事实证明以身高作为标准的制度并不适合长期发展我国的篮球事业。世界大赛的失利,让我们已经把目光转向了2024年奥运会上,但如果男篮接下来依然没有发生改变,下一届世界大赛的成绩并没有理由会比现在好。

男篮一代不如一代,到底是谁的问题?“唯身高论”让我们陷入误区(8)

对于竞技体育而言,一位球员必须具备着强壮的身体素质,娴熟的专业技术和对篮球配合的意识,在这样的前提下,有身高自然是有着极大的好处。我们的青训系统和国际篮球强国相比,还差得远呢!